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,光点赞就超过1.9万,可见作品一定是触及到了读者的内心深处,从而引发了大家的共鸣。


事件虽然微不足道,但勿以善小而不为,事虽小,却足以温暖人心,看了让人久久难忘,里面包含了大爱和善良,以及小人物的乐善好施。
这不是廉价的同情,而是赞许带来的认同和敬佩。

一块钱可以做什么?
这份善意从一个小女孩开始,放学的时候,一个小女孩要求妈妈在学校旁边那个小巷子的老板那里,给她买小鱼。
女孩妈妈原以为是什么卖金鱼之类的鱼摊,走近一看是一个左眼残疾,右手不太灵活的一个年轻人。

他坐在路边边上,地上放着7个非常干净的瓶子,瓶子里有小鱼小虾,不是观赏鱼,而是河里最普通的鱼种。
地上还有一个硬纸板,上面写着一瓶一元。

旁边有好几个孩子在看,他总是笑眯眯着问“买不买”。
这样的画面,有些心酸!
扪心自问,一块钱可以做什么?
如今哪里还有一元的商品,如果花一元可以让这个有些残疾的男孩开心一下,这钱就“花的值”!
既然女儿这么喜欢,这孩子虽残疾但自信阳光,女孩妈妈一下子全买下来,一二三四五六七,7个瓶子一共花了7块钱。
听到要全买下来,男孩一个劲地说“感谢”,让这位妈妈心里酸酸的,七块钱值得他这么感谢么?

从他的反应也知道,这男孩平时的生意并不好,7块钱就让他这么感谢,女孩妈妈心里不是个滋味,放眼这个小巷子里给孩子买个零食,哪个不要两三块钱。
在把鱼放进口袋的时候,男孩还说,瓶子上有个气孔,他是用来专门给鱼透气的,千万别把水洒身上了。
为了消除内心的愧疚感,女孩妈妈就想买些面包给他,回头过来的时候,却看到男孩在烤肠摊位旁等烤肠。

这一根烤肠要3块钱,他刚刚才收了7块,可见他是多久没吃了,在这位妈妈想去把烤肠钱付了的时候,没想到烤肠师傅说“这是送给他吃了”。
从烤肠师傅的口中,孩子妈妈得知了这个孩子的“不容易”:
他没有父母,有个房东租房给他住,他也会帮房东打扫,平时就在这里卖鱼虾,鱼虾是他自己在河里捕的,瓶子是捡的,不仅标签撕了,还洗的干干净净,有时一天卖一两块,好的时候一天也就十块钱。
就算一天十块钱,又够做什么呢?或许连男孩的生活费都不够,他能有这么阳光,不仅仅是人心向善,肯定有很多像烤肠师傅的好心人在帮他。

回去之后,这位妈妈就把这个帖子放到了网上,就是下图的帖子,没想到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
就连当地的社工也注意到了,用这位妈妈的话说,原来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一种力量!

自己只是发帖子把这个感受记录下来,没想到还间接帮到了这个男孩。
男孩不是本地人,只是住在这里,也没有残疾证,具体社工能帮到多少,也不清楚。

发帖后的惊喜,接二连三
水族店老板免费送他小鱼,社工第一时间社区找他,还有好心人给他捐款……

用这位妈妈的话说,一开始并没有觉得他多惨,但他做事的样子让人敬佩,卖一元的小鱼时依旧笑眯眯的,完全看不到对生活的埋怨。

他把每个瓶子洗的干干净净,里面还放了水草,虽然事微不足道,但他却用心在做。
小孩子们也很善良,他们不会说那个残疾的哥哥在卖鱼,而是说那个爱笑的鱼老板。

后来女孩妈妈再去的时候,又在他那买了两个小仓鼠,同样的笑容,同样的感谢。

确实,这个男孩就像一道光照亮我们普通人的心里,他干净清澈,不抱怨生活,却积极去面对生活。
或许,那些压力大的、觉得生活糟糕的朋友,应该多学学他的生活态度。

有时候生活很糟糕,但不要失望,只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,没有什么能打败自己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商会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杨辰秦惜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最新,最新好看的影视大全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