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凡轩雨妃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最新,中文字幕高清

AlvinZalamea 2025-04-20 美女视频 8 次浏览 0个评论
叶凡轩雨妃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最新,中文字幕高清

说起二战前德国和中国的那点事儿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挺奇怪:德国为啥千里迢迢给中国送了40万套装备?

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,包括步枪、火炮、钢盔啥的,足够武装好几十个师。

难道德国是看中国可怜,打算当个“国际好人”?

其实,德国那时候可没这么善良。这背后其实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,德国看中了中国手里的三样宝贝:钨、锑和军火订单。

叶凡轩雨妃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最新

德国的资源饥渴

钨和锑这俩玩意儿听起来可能不咋起眼,但对德国来说,那是军工生产的“命根子”。

1930年代,希特勒刚上台,德国开始卯足劲儿搞军备,坦克、火炮、飞机啥都得造。可问题来了,德国本土压根儿没啥资源,尤其是这两种稀有金属,缺得要命。

钨这玩意儿硬得要死,还耐高温,是造穿甲弹和炮管衬套的必需品。穿甲弹得靠它来打穿敌人的坦克装甲,炮管衬套得靠它扛住高温高压。

没有钨,德国的坦克和火炮就跟废铁差不多,战斗力直接腰斩。

那时候,全世界钨产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!

尤其是云南、湖南、广西这几个省,钨矿多得不得了,1930年代,我国出口的钨占了全球市场的七成左右。

德国一看,这不就是现成的“钨仓库”吗?

锑没钨那么出名,但也少不了。它主要是用来提升合金的强度,造步枪、炮弹壳的时候都得加点锑,不然武器容易变形、炸膛。

德国自己压根儿没锑矿,只能靠进口。

而我国又是锑的大户,出口量稳坐全球前排。德国眼馋得不行,心想:这要是能从中国弄点过来,军工生产线就不愁了。

德国缺资源,我国有资源,这事儿就好办了。

1934年,中德两国签了第一批“军火换资源”的合同,德国拿装备换我国的钨和锑,双方一拍即合。

到了1936年,两国又搞了个大动作,签了《中德信用借款合同》。

德国给我国10亿马克的信用额度,听着像是贷款,其实是用我国的矿产资源做抵押。

合同一签,我国出口到德国的钨占了德国总进口量的53%,锑更是高达88%。这些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到德国,德国的军工厂开足马力,坦克火炮哗哗地往外造。

所以,德国送我国40万套装备,说白了就是拿装备换资源。没有我国的钨和锑,德国的军工生产线早断顿了。这第一样东西,德国可是赚得盆满钵满。

中国成了德国的“摇钱树”

光有资源还不够,德国的军火工业刚起步,得有钱有市场才能活下去。而我国,正好是个“完美客户”。

1930年代,日本开始对我国的侵略,先是东北丢了,紧接着华北也岌岌可危。

国民政府那时候军队装备烂得不行,大部分还是清朝的老枪,面对日本的飞机坦克,根本打不过。蒋介石急了眼,四处找人买现代化武器。

从1933年开始,我国就成了德国军火的最大买家。1935年,我国从海外进口的军火,83%都来自德国。

这些装备五花八门,有毛瑟步枪、迫击炮、装甲车,还有军服、钢盔啥的,总数加起来大概40万套,武装了至少30多个师。

德国还在南京设了个常驻代表处,派了个叫霍普曼的家伙负责推销,提供的还是“一条龙服务”:武器卖给你不算完,还带德式教官、训练和装配,服务周到得不得了。

蒋介石特别喜欢德国货,亲自搞了个教导总队,还把87师、88师、36师这些部队全按德国标准装备和训练,弄成了我国最早的“德械师”。

这些部队后来在淞沪会战里打得还挺硬气,算是没白花钱。

这生意太赚了。一支毛瑟步枪在德国出厂价才40马克,运到中国能卖90马克;一门105毫米野炮,带上训练和配件,利润能到好几万马克。

德国军火商靠这些订单赚得口袋鼓鼓的,军火工业也跟着起来了。

更妙的是,中国战场还成了德国武器的“试验场”。

中国军队用着这些装备打日本,德国军火商在一边看反馈,哪把枪好用、哪门炮有问题,都记下来,回头改进设计,再卖到全世界。这买卖,简直是稳赚不赔。

所以,这第二样东西——军火订单,不光让德国赚了钱,还帮他们把军火工业搞得风生水起。中国这边花钱买装备,德国那边数钱数到手软。

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“棋子”

德国送中国装备,不光是为了资源和订单,还有个大棋局在里面。

1930年代,德国在亚洲的布局还没定型,他们想通过支持我国,牵制日本,顺便在亚洲插一脚。

那时候,德国跟日本的关系还没完全绑死。德国和日本签了《反共协定》,表面上是针对苏联,其实德国心里打着小算盘:既拉拢日本对付苏联,又支持我国应对日本。

这种“两头下注”的策略,让德国在亚洲混得挺灵活。

我国正好需要应对日本,德国就趁机卖装备、派顾问,法肯豪森这些德国军官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,帮着训练军队、设计防御工事。德国想着,万一日本和我国打得两败俱伤,他们就能坐收渔利。

不过,这策略没撑多久。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德国开始犹豫了。

到了1938年,德国正式承认“满洲国”,还逼着国民政府接受“有限妥协”,意思是让中国跟日本和谈。

我国当然不干,德国一看没戏,干脆在撤了所有在华顾问,军火订单和援助也全停了。

1941年,德国更狠,直接承认了汪精卫的伪政权,跟中国彻底翻脸。

这时候,德国已经从中国拿够了东西:钨和锑装满仓库,军火订单赚够钱,亚洲的战略布局也转到日本那边去了。中国对德国来说,没啥用了。

这第三样东西——战略价值,德国一开始是想拿中国当棋子,可棋局一变,他们立马把中国扔了,跑去抱日本大腿。

交易的后续

1938年以后,没了德国的装备和顾问,国民政府的军队战斗力掉了一大截。没办法,只能转头找苏联和美国帮忙。

苏联倒是给了点援助,但主要是1937-1941年那几年;美国的大手笔得等到珍珠港事件后才来。抗战中期,中国只能咬牙硬撑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德国1930年代的援助也不是一点用没有。

淞沪会战里,中国军队靠着德制装备跟日军死磕,尤其是87师、88师这些德械师,打得还挺像样,给中国争取了不少时间。

德国这交易简直赚翻了,中国的钨和锑撑起了他们的军工生产线,军火订单填满了他们的钱包,战略上也算站稳了脚。

二战初期,德国横扫欧洲,那些坦克火炮里可没少用中国的资源。这场交易,德国是占了大便宜。

参考资料
抗战时期,德国、意大利、英国、法国、美国、苏联都对中国做了什么? 上观网

转载请注明来自商会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叶凡轩雨妃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最新,中文字幕高清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